关于高德注册

“有腿就能去”的荒野秘境, 又一次骗走两条人命

         发布日期:2024-06-15 16:04    点击次数:124

第N次感慨,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真的好渺小啊。

姐妹们刷到两位驴友落水身亡的新闻了吗?视频的冲击力实在太大了…

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戴帽子的女孩在横渡河流的过程中突然失去重心落入水中,她旁边身穿红衣服的男生立刻跳下水去试图拉住她。

没想到,两个人却一起滑进了水流中。

由于重力的作用,他们立刻被流水冲到了更为中心、水流更强的位置,整个人都被埋在了水下。

最后,岸上的同伴也束手无策,这位红衣服的男子和戴帽子的女生一起跌入了水流中,从此和队伍失联了。

其实看了这个视频就能意识到,在这么湍急的水流中这两位驴友已经很难有生还可能。

后续是,经过救援人员奋力搜救了两天后,才终于找到了他们二位的踪迹,此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渡河的视频在网络中不断发酵,一方面让大家感慨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同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很多网友惋惜:这个悲剧本可以避免的…

来自荒野的噩耗,频频传来

据说,这位奋不顾身下水救人的红衣男子,正是这次徒步活动的领队,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户外人士。

他本可以自己渡过河去的,却在看到女生差点被水冲走后选择了回过头来,努力地试图拽她回来,始终没有放弃。

同行的徒步队员拍下了他们两人从遇险到失踪的全部过程,大家眼睁睁地看着两个鲜活的生命离开,也让这场悲剧变得更加绝望与无奈。

然而,也有不少人指出了这次出事的徒步团队触犯的几宗大忌,叠加在一起可谓是一串死亡催命符。

根据央视新闻的科普,首先,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绳索设置问题,形成了“死亡V字流”,导致更难以在湍急的流水中被同伴拉起;

其次就是徒步团队在水流湍急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冒险涉水,本就增加了出事的风险;

最后,也就是这次徒步最为致命的一步,就是选择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盲目前往来一个“野生景点”。

有网友找出了她们徒步的这段路线的介绍。

“年久失修,但也是魅力所在…”短短几句话,是户外运动的诱惑,同样也是危险的信号。

枯水期看起来充满了原始自然的美感,可是一旦季节变换,河流湍急,就充满了安全隐患。

追求原生态、野生美景,有时也意味着离危险更近。

前两年,四川彭州龙槽沟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

很多人受到了社交网络上所谓“野生耍水好去处”的吸引,来到了这个原本被铁丝网拦住、还张贴了“戏水危险”警告的水域。

上一秒还是涓涓细流岁月静好,下一秒就如同洪水猛兽吞没万物。

根本来不及上岸逃生,龙槽沟的山洪就是这样,在霎时间无情地夺走了7个人的生命。

当时也有一个画面,如同那两位驴友一般,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山洪来袭时,一位父亲紧紧地抱住儿子坐在了一个大石头上,可就在几秒钟以后,他们就被吞没在这滚滚水流之中,再也不见了踪影。

彭州的父子让人心碎,台州的驴友让人惋惜,然而,一次次扼腕叹息过后,似乎人们很快又会忘记这些残酷的教训。

类似的悲剧还在重复的发生,每到人们扎堆冲向荒野自然的时候,依然时不时会有噩耗传来。

大自然可以带给我们无限的疗愈和放松,同时也可能会让我们付出沉痛的代价。

大自然面前,你我都是沧海一粟

真正的自然力量就是,我们自以为做足了万全准备,依然无法在它的变幻莫测中全身而退。

就在石人峡溯溪悲剧发生的不久前,大家还在为另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而惋惜。

一位年仅27岁的女孩,在徒步反穿武功山的过程中出现身体失温的情况,最后不幸离世。

“反穿”,是互联网上很流行的一种徒步方式。

往往是景区未开发的上山线路,往往意味着与常规游客不同的风景,同时也充满着冒险和挑战。

反穿并非是景区的禁忌,但是也需要十足的户外经验。

“杀死”她的,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错误判断,还有无法撼动的自然力量。

被称为“中国长城最险段”的箭扣长城,同样也是徒步爱好者的“野生路线”之一,被认为是辽阔壮美的极致体验。

然而,有关箭扣长城的坏消息却也时常传来。

今年5月21日,一群北京的大学生相约夜爬野箭扣,在清晨时遭遇雷击,好在最终被救援人员艰难地转移到了山下,幸运地获救。

前两年,也有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为了解救箭扣长城被困驴友而不幸坠崖遇难的新闻。

一次冒然的旅程,不仅会对自己的生命造成威胁,也很可能会让另一个家庭蒙受悲剧。

荒野、秘境、远离人群、原始生态…这些词藻对于在钢筋水泥里挣扎打拼的都市人来说实在过于诱惑。

但事实就是,一些热门的户外运动贴,其实也存在一种“幸存者偏差”。

因为他们只展示完美的照片、美好的体验和顺利的行程。

更有甚者,这些内容中还经常提到类似“有腿就行”、“新手友好”的字样——光提美景,不谈风险;只说结果,不论过程。

这不仅是对大自然的蔑视,同样也是对他人生命的不负责任。

拥有十多年户外经验的博主@龙老板与户外在一个视频中曾经谈到了网上关于“有腿就行”的徒步描述。

有腿就行不是不可能,前提是好的天气。

偏偏山里高海拔的天气都是“小天气小气候”,就是那么的变化多端,真正遭遇到极端情况时,考验的就是户外人的装备和经验了。

这些受伤的人、逝去的生命,他们也并非完全的自大者,他们走进自然的初衷一定是接触美好、体验生命的辽阔。

然而自然就是这样,充满了太多人类无法参透的奥秘,它没有规律,也很难被详实预测。

在自然面前,我们做再多的准备、摆出再谦卑的姿态都是不为过的。

拥抱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从露营、到骑行、徒步、爬山…曾经工位上的脆皮打工人,如今一出办公楼就变成了热爱户外的strong姐/哥。

一生要出片,一生要精致。然而,户外生活可并不是永远那么诗意美好的。

朋友圈里精雕细刻的“精装房”,全都是户外摸爬滚打的“毛坯房”千锤百炼换来的。

哪个户外人,不是一人扛下了所有风吹日晒的苦,只为把那“私域流量”打造得更加美观。

毕竟,生活已经很苦了,但是再苦也不能苦了朋友圈。

朋友圈:这个世界我又多读了一页。

实际上:这把抹了泥的红椅子和我又有什么区别。

朋友圈:感到绝望时出门看看山。

实际上:山呐,要不咱们改天再见?

朋友圈:香格里拉,我心中的明月。

实际上:高反难受到只能在青旅里吸氧。

嘴上说着“小小泰山,拿下”、“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但是只有户外人知道,享受的代价也是肉身的磨难。

不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说了这么多还真没有半点批判的意思。

只是“说走就走”之前你还要知道,对于风险的预估,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与自然的接触过程,不仅是在拓宽自己身体的极限,也是在拓宽对自然的理解。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的美好,想要充分地接触大自然,以寻找内心的慰藉和寄托。

这原本没有什么错,只是我们对于自然的了解可能还太少太少。

自然是充满美好的,同样也是充满未知和危险的,它有时甚至是残酷而冷漠的。

对于这个早已运行数亿年的庞大体系来说,人类的力量还太过渺小。

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应该是征服和战胜,而是拥抱和了解。

我们必须承认,纵然我们有再高的科技、救援力量、再精锐的救援团队,在自然的面前依然是沧海一粟、九牛一毛。

我们需要热爱自然,更需要学会敬畏自然。

他人精彩的照片和体验,可能也伴随着侥幸,而这万分之一的概率落在你的身上,那就是百分之百的悲剧。

最近很流行一句说法:妈妈,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年轻人追求更广阔的道路和出口纵然很好,但是如果只惦记旷野的辽阔,而忽略其中的风险,那么,脱轨的后果将是所有人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高德注册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