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1959年,许延滨出国留学,校方查档案后,才发现其是开国大将之子_许光达_父亲_儿子

         发布日期:2025-06-26 08:35    点击次数:120

有一位开国大将,他的谦逊令人感动,始终保持着低调的姿态。孩子们小时候,常常在一起比较家里的情况,这位开国大将的儿子也不例外。他跟其他小朋友一样,热衷于拿父亲的职务与别人家的父亲进行比较。一天,孩子们问他父亲的职位时,开国大将却微笑着回答:“爸爸不过是个勤务员。”这位低调的将军,就是许光达。

许光达的谦虚早已为人所知,但他自己却觉得大家反应过度了。甚至在自己眼睛手术出了差错,中央下令追究责任时,许光达也只是平淡地回应道:“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言语中透露出的淡定与从容,彰显了他对权力和职务的超然态度。

许光达对职务的态度尤为严谨。1955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举行了第一次的授衔仪式,许光达亲自接受了毛主席授予的“开国大将”军衔。然而,谦虚的许光达认为这个职位实在太高,自己并不配。于是,他多次写信给毛主席,恳请降低自己的军衔。可是毛主席坚持不同意。许光达虽然心存歉意,仍无法释怀,这种困扰他整日难以入眠。幸好,妻子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既然降衔不可行,那么或许可以尝试降薪。最终,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所有的十位大将中,许光达的工资是最低的原因。

展开剩余83%

无论是职位上的争议,还是教育子女的问题,许光达总是保持低调。一天,许光达下班回到家中,看到儿子许延滨和其他孩子在院子里玩耍。孩子们正在兴致勃勃地比较自己父亲的职位,一个说自己爸爸是司令,另一个说自己的爸爸是将军,言语间充满了对父亲身份的炫耀。许光达走进院子,听见这番话后,决定打断孩子们的攀比。儿子看到父亲后,跑到他身边问道:“爸爸,你的官大不大?”许光达微笑着答道:“不大,爸爸只是个人民的勤务员。”听了这话,儿子虽然有些失望,但也不再继续争论。

许光达深感这件事不容忽视,他认为孩子们的性格和品行正在逐渐形成,尤其是在这种攀比的阶段,必须及时纠正。他决定立刻采取行动。于是,他在一个上午专门找儿子开了一个家庭会议,给出了三条明确的规定:第一,孩子必须住校,过集体生活;第二,严格控制零花钱,按照工农子女的标准生活;第三,禁止司机接送上下学,孩子们要独立。许光达还严肃地对儿子说,如果敢借着他的职务在外炫耀,家里永远欢迎不了他。

儿子许延滨非常懂事,深知父亲的言辞并非轻松之言。他始终遵守父亲的教导,成年后,也未曾破坏这些规定。许延滨不仅在学校里成绩优异,而且非常低调,始终没有向外人提起父亲的背景。在填写表格时,他总是只写母亲的名字,从未填写父亲的名字。1959年,许延滨凭借自己的努力,高中毕业后获得了学校推荐出国留学的机会。校方在审查他的档案时却发现了一件令他们吃惊的事:许延滨的父亲竟然是许光达——一位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

得知这一消息后,学校决定亲自拜访许光达。面对校方的推荐,许光达依然表现得异常谦虚。他认为,尽管儿子成绩优秀,但作为高级干部的子女,任何有关系的背景都会影响他在国外的成长。他坚决表示,愿意推荐一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去留学,以避免任何形式的特殊照顾。

许延滨十分支持父亲的决定,最终,许延滨放弃了留学机会,继续在国内深耕自己的学业,最终成为了国内一流的科技人才,并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3年,许光达的身体突然出现了问题。因长时间过度工作,许光达的视力逐渐下降,眼睛周围肿胀严重,无法睁开。经过检查,医生诊断出他患有睑腺炎,需要紧急手术。手术由眼科专家张福星教授主刀,虽然张教授技艺高超,但由于年事已高,手术中不慎伤及了许光达的眼角膜,导致病情加重。事后,中央立即指示对医生进行责任追究,并决定将许光达转院治疗。

然而,许光达并没有要求转院,也没有追究医生的责任。他平静地向中央提出三项要求:第一,不需要转院;第二,仍由张福星教授治疗;第三,不要追究责任。妻子邹靖华也理解丈夫的决定,亲自安慰张教授,消除他内心的压力。

许光达的宽容和大度,使得张福星教授深受感动,并且在接下来的手术中,凭借精湛的医术帮助许光达恢复了视力。在中央的追查和周围的关切下,许光达平静地表示:“你们这些人喜欢大惊小怪。如果是一个普通病人手术中出了点问题,难道你们也会这样大动干戈吗?实在没有必要。”他坚持认为,医生的失误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及时纠正,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葬送医生的职业生涯。

在恢复健康后,许光达又将精力投入到了自己的事业中——装甲兵的建设。然而,在60年代,装甲兵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由于当时乡村贫困,很多干部的亲戚纷纷涌入北京,长期在装甲兵司令部机关里“长吃长住”,造成了严重的办公秩序混乱。许光达对此十分头疼,认为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军队的纪律,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为了治理这一局面,许光达在一次党委会议上提出了决定,要求机关干部的亲戚如果来北京探访,只能停留三天,过了三天必须返回原籍。不久后,许光达的四哥和六弟也来到北京,想借着许光达的职位在北京长期居住。然而,许光达的家庭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好,他依然按照中央的指示执行,坚决执行规定,不允许亲戚逗留太长时间。

四哥和六弟对此感到不解和愤怒,认为弟弟作为司令,自己在北京的亲戚怎能不留?然而,许光达坚持己见,并未因此动摇。第二天,四哥在睡不着后,悄悄去找许光达交谈,了解弟弟心中的难处。这时,他才明白,许光达并非不顾家,而是因为必须执行党的决定,才做出如此艰难的选择。

最终,许光达送别了四哥和六弟,他把家中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做了一桌子饭菜,并送给他们一些烟酒作为纪念。送别时,许光达感慨万千。四哥和六弟也深深体会到了弟弟的难处,纷纷决定尊重他的决定。

许光达将军的一生,充满了为国为民的责任和无私奉献。在个人利益面前,他总是坚持原则,尽最大努力保持家国两全。无论是在大将军的位置上,还是在家庭的责任中,他都尽力去平衡,尽力去做到最好。正如俗话所说,“忠孝两难全”,许光达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致敬这位伟大的将军!

发布于:天津市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高德注册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